马非百在《秦集史》中有言:“宣太后凭借母后的尊贵身份民间配资,舍弃色相与义渠王私通,随后巧妙设计将其杀害,一举铲除了秦国西部的顽患义渠,使秦国得以专心向东发展,毫无后顾之忧。她的功绩丝毫不逊色于张仪和司马错攻取巴蜀的壮举。”
秦宣太后执掌政权期间,最显著的成就无疑是灭亡了义渠国。而她采取的手段并非普通的送美人计,而是亲自以美色诱惑义渠王,亲身出马成了色诱的核心。
本是一桩令人非议的丑闻——一国太后与他国君主私通,但凭借秦宣太后宽广的政治胸怀与大格局,这段风波不仅未遭责难,反而被世人视为她为秦国东进立下的赫赫战功。
秦宣太后本名芈八子,姓芈为楚国王族。她原是秦惠文王的妾室之一,妃嫔中排名八子,远不及王后、夫人、美人及良人等位高权重的妃嫔。按理说,身份低微的她难以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,然而她凭借生育能力脱颖而出。
秦惠文王共有八子,其中三子出自芈八子,虽为庶出,无望继承王位。正当嫡长子秦武王继位后,却仅做君主四年,于23岁举鼎时意外绝膑早逝,未留下子嗣。
秦武王无子,令芈八子与其三名儿子(公子稷、公子芾、公子悝)获得了争夺王位的契机。王后支持庶长子壮为继承人,芈八子则力挺自己的儿子芾。双方及其背后势力陷入胶着,赵武灵王出面调停,从燕国召回质子公子稷,成功打破僵局,公子稷得以继位,即秦昭襄王,而芈八子也被尊为宣太后。
展开剩余78%当时秦昭襄王年幼,且多年未归国,政务由宣太后主持,辅佐者为她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。宣太后自此掌控政权长达四十余年,在此期间,她最为人称道的事迹即为消灭义渠国。
义渠国与秦国多次爆发战事。早在秦惠文王时代,双方便曾激烈交锋。公元前331年义渠内乱,秦惠文王派遣庶长操平乱,义渠遂臣服于秦。四年后,义渠被设为秦属地之一县,名义上归属秦国,但未曾真正服从。
公元前319年秦国再度出兵攻占义渠郁郅,随即楚、韩、赵、魏、燕五国联合讨伐秦国,秦惠文王为防腹背受敌,送出绣有文样的千匹绸缎及百名佳丽赐予义渠君,意在安抚其不参战。
然而,义渠王不甘错失良机,趁五国伐秦时偷袭秦境,取得李帛战役的重大胜利,狠狠回击秦军。
四年后秦惠文王重兵出击,占领义渠二十五座城池,极大削弱义渠国力,然而义渠依然坚韧不拔,始终未被彻底消灭。
秦惠文王未能根除义渠,继任的秦武王同样未能奏效。义渠成为秦国东进道路上的最大阻碍。秦昭襄王继位后,义渠王来朝贺,宣太后随即动用了独特策略。
她邀请义渠王长期居住甘泉宫,此举极不寻常。一般国君不会接受在外邦常驻的安排,但宣太后以自身魅力诱惑义渠王,使其甘心留在宫中,乐不思蜀。
秦惠文王曾送去数百美女未能留住义渠王,然而宣太后亲自出马,令义渠王心醉神迷,甘泉宫成了他的第二个家。他每年必定驻留数月,来往自由。
为巩固关系,宣太后为义渠王生下两子,二人虽非夫妻,却胜似夫妻。两人这段非同寻常的情感持续逾三十年,远胜于她与秦惠文王的相处时间。
这三十余年里,秦国与义渠断绝战争,秦国专注东扩,义渠王也放松警惕,致力发展本国。直至公元前272年,宣太后与秦昭襄王认定时机成熟,准备剿灭义渠。
于是宣太后在甘泉宫设局诱杀义渠王,秦军随即发起进攻,义渠失去国君,迅速灭亡,土地并入秦国,改设郡县,秦国东进道路畅通无阻。
这段三十余年的相处,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难免有真情,但国家利益至上,她忍痛舍弃个人情感。义渠王死后,宣太后虽感悲痛,却不失权力欲望,很快便另结新欢,男宠众多,秦昭襄王也对其行为默许。
然而,宣太后虽权势滔天,却始终非真正国君。秦昭襄王渐渐成长,不甘被宣太后及其兄弟、儿子——四贵集团挤压权力。
公元前266年,秦昭襄王在范雎辅佐下废黜宣太后,驱逐四贵,正式掌握国家大权。宣太后失势后,年事已高,体弱多病,很快衰老病逝。
预感时日无多,宣太后开始安排身后事。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陪葬习俗,她念及最宠爱的男宠魏丑夫,不舍其陪葬,遂下令其随葬。
魏丑夫年少,不愿陪葬。为了求得宽免,他托人向大臣庸芮求情。庸芮前往探望宣太后,关切其病情后,巧妙转话题问其死后能否感知人间事务。宣太后认为无此可能,庸芮便说:“太后如此明智,既知死后无感知,为何还要让所爱之人陪葬?若能感知,先王必对您恨之入骨。若如此,太后赎罪亦无从谈起,更何况与魏丑夫的情分呢?”
这番话语直白无比,令身经百战、执政四十余年的宣太后脸色微变。
尽管权倾朝野,她终究是秦惠文王的妾室。秦惠文王死后,她的背叛及与义渠王的私情为人所不齿。那段为国牺牲的情感尚能理解,后来与男宠们的纠缠则纯属私欲,难以对逝去的秦惠文王交代,也令秦昭襄王难以接受。
听了庸芮劝谏,宣太后终于打消让魏丑夫陪葬的念头,魏丑夫因此幸免于难。
公元前265年十月,秦宣太后辞世于芷阳骊山,结束了她传奇而复杂的一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